沂蒙,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胜地、红色沂蒙”。6月3日至4日,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举办为期两天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沂蒙精神主题培训班,追寻抗战英雄足迹,缅怀英烈丰功伟绩,铭记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抗战史,弘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
继往开来,不忘初心
6月3日,天气晴和,草木蓬勃,图书馆党总支一行22人来到沂水县王庄村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一进大门,镌刻在石碑上的“派兵去山东”五个雄浑有力的大字迎入眼帘。这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战略决策,自此开始建立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大家静静伫立在这块石碑前,遥想当年的峥嵘岁月。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大家步入院内的一座德式二层小楼,这座已有120年历史的小楼,分布多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展览内容都布置得井井有条。“寒夜曙光”“艰难跋涉”“中共沂水县委成立”……大家边听讲解员的讲解,边认真看墙上贴的烽火岁月的历史照片,心里默默缅怀这片热土上的革命先辈。
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出来,大家参观了红嫂纪念馆,观看了以红嫂张志桂为主题的微电影,在电影里面,红嫂张志桂为了喂养好八路军后代鲁生,把大部分奶水留给鲁生,给自己亲生女儿一点米汤,结果是亲生女儿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因营养不良夭折。看到这里,大家的泪水夺眶而出。蒙山高,沂水长,红嫂这种拥军爱军的深挚感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勇毅前行。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下午,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党员们来到“红嫂革命纪念馆”所在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参观抗战时期的古村风貌和“红嫂革命纪念馆”在潺潺的流水中,聆听“红嫂原型”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认识了“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等,她们代表了千千万万个沂蒙山的妇女,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听了她们的故事,党员们无不为之感动。
在百年古院落里,党员们观看了红色沉浸式情景小剧并学唱红歌《跟着共产党走》,沉浸式小剧讲述了《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战争年代歌曲的创造背景和过程:1940年6月,受中共山东分局的委托,同在抗大一分校工作的沙虹和王久鸣创作了《跟着共产党走》。他们怀着对抗战由衷的热情和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仅用了十分钟便完成歌曲创作。沉浸式小剧把现场的党员们带进了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了红色文化。
在红嫂纪念碑下,党员们庄严地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在铿锵的誓言中,党员初心受到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
第二天上午,图书馆党总支一行来到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天蒙山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在这里,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大众日报社等红色旧迹完好地被保存下来。1940年6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中国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白石屋村一间简陋的民房里创作了《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熟悉的小调传唱至今已有80多载。亲切的小调和红色革命情怀,激励了几代人。在这里,能让党员们深刻感受流淌在歌声里的沂蒙精神。
随后,党总支一行到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参观,跟随者讲解员走入那段硝烟弥漫的光荣岁月。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以“理想信念、鱼水情深”为主题,以大青山胜利突围战为主线,全景展示了战斗中抗大一分校学员和山东党政军机关人员不畏强暴、舍生忘死、顾全大局、英勇抗战的革命英雄事迹,诠释了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必胜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和沂蒙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鱼水深情”。
参观完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图书馆第三党支部书记况成睿感慨万千:“这里的每一处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讲述着伟大的沂蒙精神,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干好该干的事、站好该站的岗、尽好该尽的责。”党员张国宏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在学习中要勤勉努力,在工作上要积极进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